产品
相比于“走秀”,陈安琪更想把这个秀场中发生的 称之为“沉浸式艺术跨界项目”。与她一起策划这一项目的AT EXPERIENCE创始人Lewis表示,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就是突破传统,而这本身就具有 的历史意义。“在即兴演出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根据现场空间和对观众的观察来获取与观众的连接,”刘正说,“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这样的浸入式体验中,观众反而从旁观者变成了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黑猫剧团演出总监刘畅则认为观众是当天除了肢体艺术、音乐和服装设计之外的又一个惊喜来源。
对理念的“表达”可能是让设计师在“设计”之外第二头疼的事情,而通过对浸入式剧场的尝试,陈安琪似乎找到了有效的表达方法。“我的性格就像火一样,我有很多想要传达的情绪,”陈安琪说,“所以如何表达对我来说不是一件难事。”
面对设计所带来的强大表达诉求,和陈安琪一样为设计理念寻找艺术载体的设计师近年来好像对舞蹈更加有兴趣一些,于是肢体艺术家开始逐渐出现在时尚圈中。例如,在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的品牌“Y-3”2016年春夏时装发布会上,山本耀司需要肢体艺术家利用运动中的人体来展示自己的品牌,于是2008年创建于北京的陶身体剧场舞团受邀参加演出。秀场中,该舞团的作品《6》通过身体的运动速度和线条律动展示了时装的设计理念。不过,肢体艺术家这个职业目前还是比较新鲜的,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
“肢体艺术家是完全通过运动中的身体来创造作品的,”罗月冰对她的这一职业作出了解释,“最终的作品可以是一个短片、戏剧、展览等等,没有界定。甚至可能是一次对话,或者连续三十二个采访、一对一演出,这些模式我都尝试过。但在 不确定因素中,可以确定的是整个创作过程 和运动中的身体有关。”在她看来,舞者与肢体艺术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的表演形式是既定的,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多一些。也许这也是时尚设计师更为青睐肢体艺术家的原因。